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第49章 再见气球哥[1/3页]
视频发布者叫做乔谭。
在十七年前,刚刚推出道法的时候。
为了宣传普及道法交规。
时任交通警官的乔谭,与当地电视台携手,将自身工作内容摄制成一部交通警示类节目。
因为接地气和幽默诙谐的主持特点。
节目一经播出,就赢得了成华市民的一致好评。
其中很多期经典节目,甚至被华国其他各大电视台疯狂转载。
——一个戴草帽的大爷,骑着一辆锈迹斑斑的三轮车,车上不但拉满了树枝柴禾,还坐着一人一狗。
乔谭拦下之后,问:“拉这么多东西,这么危险,不怕家里人担心你吗?”
大爷平淡地说:“爸爸走了11年,妈妈走了20多年,哥哥走了18年,老婆也因为难产走了,孩子也没留住。”
“只剩下弟弟和一条老黄狗。”
“弟弟喃,小时候吃药脑袋吃瓜了,只能随时带在身边。”
“狗也十多岁了,老得快死了。”
听了大爷的悲惨经历,乔谭赶紧道歉,佩服老头的精神之余,也心疼不已。
反倒是大爷用西南方言安慰乔谭说:“我一个月挣两千多,完全能养活弟弟,而且国家对于残疾人的政策也好,以后万一我不在了,国家还能照顾弟弟。”
“而且人嘛,往前看,莫要且想那些不开心的事情。”
——成华市二仙桥,乔谭抓住一辆超载运输货物的电瓶车。
“你该走哪儿?”(电瓶车该走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?)
“到二仙桥。”
“我说你该走哪条道?”(你驾驶电瓶车,该走机动车道还是非机动车道?)
“走成华大道。”
“什么成华大道,你车子能拉吗?”(你不知道电瓶车拉货违规吗?)
“能拉,不能拉多了,只能拉一点点。”
“……”
乔谭的本意是想通过发问,来引导大爷意识到自己不能违法牵引,以及电瓶车不应该上机动车道。
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大爷总是会错意,导致两人一直鸡同鸭讲,诞生了经典的“二仙桥事件”,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了十几年。
——一个穿着蓝色背心的干瘦男人,骑在自行车上,一手把着车头,一手抓着好些气球,腰杆挺得笔直,骑行在快车道上。
乔谭拦下他,毕
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,推荐下载app阅读或正常浏览。
第49章 再见气球哥[1/3页]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