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324章 匈奴乱起与墨西向西  孔白白巧巧歪歪优雅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324章 匈奴乱起与墨西向西[1/3页]

  张明善现在是老夫聊发少年狂,整个人无论从精神还是体力,都爆发出他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旺盛精力!

  如果他知道后世西方曾经有人说过,权力是男人最好的春药,一定会引以为知己!

  鬼墨合流以后的墨家西脉,终于找到了最适合他们生存的土壤,那就是异国他乡!

  在此地行使任何的阴谋诡计、导演国家动荡,对他们来说,没有任何一点心理负担和道德愧疚!

  在献上定国五策以后,张明善的所有政策建议,被壶衍鞮单于毫无保留的接受,并根据他的指导,一步一步开始落实!

  首先就是文字。

  过了不到两个月,负责沟通陇西墨家西脉的墨者纷纷返回,并带回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,只不过,他们对外给出的解释是,这些物资,除了小部分是贸易所得,其余都是戈哈纳部族的勇士们,在归途中劫掠商队所得,包括跟随回来的那些汉人,都是战利品!

  这次跟随而来的墨者大约有500多人,是各方面的能工巧匠,以及少部分研究方技理论的学者,他们的到来,进一步充实了戈哈纳部落的势力,同时还加快了为匈奴帝国编制文字的进展速度!

  经过诸多墨家学者的共同研究,他们根据汉语的元音、辅音和音调,基于游牧部落近乎于空白的文明体系,和全无传承的语言环境,决定为匈奴创造一种简单易学的文字体系,即参考汉语的四种注音方法,以反切法为根本,辅助其他三种注音法,创建了20个左右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发音,并辅以音标,来确定谐律。

  墨家学者为了解释简单,就将这些文字,叫做反切拼音文字,而这些符号叫做字母,字母根据读音的不同,组合在一起,再辅以音调,就形成一个一个单词,来表示意思,单词进而组成句子,来记录和表达连贯的信息!

  因为字母的组合是有限的,而且不能过长、不容易记忆,墨者们还创立了词根法、演绎法、反转法等构词方法,从而能够衍生出足够多的单词,以满足日常语言所用!

  相较于汉字,这些拼音文字极为简陋,优点和缺点都极为的明显:

  优点就是简单易学,只需要记住20多个字母和音标,然后再掌握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和构词方法,就可以读出句子,而且书写也非常简单,20多个字母能有多难?

  而且,这种拼音文字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,那就是可以辅助汉字的学习,能够帮助匈奴精英阶层,用简单的反切法注音方法,来掌握汉字读音,从而使学习汉字不再那么困难!

  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:

  首先就是,这些文字极为粗鄙,既不表形、也不表意,仅仅是对口语的注音,这种文字甚至可以说是参考了乐奴们的曲谱,就是为了记录声音和语调。

  其次,由于是字母文字,上下书写不够连贯,需要改成逐排书写,这点与汉字习惯大为不同。

  第三,这种文字信息承载水平和表意能力都太弱,无法达到汉字的水平,由于拼音文字记录的是语调,那么句子就要说的尽可能直白和繁琐,没有汉字那样精悍简练。

  举例说明:子曰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(注)

  用匈奴的语言说起来,就没有这么简练优雅了,而是变成了:

  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拜访,怎能不隆重的奏乐欢迎?”

  汉字只需十字就能说明白的意思,使用拼音文字就是很长的一串。

  不过,瑕不掩瑜,这已经很好了,对零基础的匈奴非常适用!

  同时,为了给蒙童和文盲开蒙,墨者们还将汉家上古神话传说,和中古圣贤的故事,都翻译成了匈奴语言,不过为了维护汉家正统地位,给他们编造的神话传说,不像汉家那样传承有序,思虑周密,而是以碎片化的形式,分成相互不连贯的故事,这样一来,就会让匈奴有识之士学而存疑,兴起追本溯源的求知之欲,进而到华夏寻找文化之根基!

  比如说大禹治水的传说,他们只告诉匈奴人,上古时代,草原也曾大树参天,森林成片,但是因为匈奴人的野蛮和粗鄙,不敬祖宗先贤,不守礼法规矩,因而惹怒了上天,降下来洪水悉灭之,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匈奴人都坏,其中有些好人,得到了上天的警兆,于是他们就事先发动人力,伐木制做舟船,使其部落人口和马匹牛羊逃脱洪水之灾,待得南方圣人出世,洪水褪去,他们才得以生存下来。因此,浩劫之后的草原,再无森林大木,也不适合开垦,只剩下他们携带的牛羊马匹赖以为生,这都是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罪民,虽逃过一死,但仍需承受游牧之苦等等......

  李光鸿看着师兄们编造的故事,心底直冒凉气,这帮人实在太坏了,坏透了,竟然直接让匈奴人生下来就是罪人,假如这样的神话深入人心,被匈奴人

本章节部分内容加载错误,推荐下载app阅读或正常浏览。

第324章 匈奴乱起与墨西向西[1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